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类别
测量系统是一个过程,过程的输入包括所有和测量相关的因素:量具、人员、材料、测量方法、环境。过程的输出为产品的测量值。在测量系统中,有两个重要的术语量具和测量员。量具(Gage)就是用来测量的器具,如:千分尺。测量员(Operator)指的是使用量具来测量的个人或装置。由测量系统的定义可见,导致测量系统误差的不仅仅是量具,而是可构成测量系统的各个要素都有关系。
精益咨询活动中得知,根据测量所得数据的特点,有以下两类测量系统:
第一类测量系统为计量型测量系统,也叫变量测量系统,这一类测量系统输出的数据为连续型数据,如长度、重量、粗糙度等。这一类测量系统都需要利用量具进行测量。
第二类测量系统为计数型测量,也叫属性测量系统,如外观检查、通止规检查,色差检查等,这一类测量系统不需要量具或者只有简单的量具,得到的测量数据是离散型数据,如外观合格不合格,直径通过或通不过等。
计数型测量系统误差
精益咨询活动中对计数型测量体系的误差体现在不一致上,如:产品的外观检测,对同一个产品,有些检测人员检测为合格的,而另一些检测人员检测为不合格的,这就是不一致,计数型测量系统存在以下四类不一致误差。
检验员自身不一致:每个评估者对于同一个对象多次评估判断之间的结果不一致。
每个检验员与标准不一致:每个评估者对同一个对象判断结果与标准不一致。
检验员之间不一致:对同一个对象多个评估者之间的判断结果不一致。
所有检验员与标准不一致:对同一个对象里面,多个评估者所有的判断结果一致但是和标准不一致。
计数型测量系统误差带来的危害
计数型测量体系误差带来的直接危害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客户投诉增加,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就存在标准明明不合格的产品被判断为合格品进而流出至客户端导致投诉的产生;
2.内部成本增加,由于存在测量误差,就存在标准明明是合格的产品被判断为不良品进而产生了不必要的返工和报废进而增加了内部成本。
提升属性测量系统检验效果的方法和技巧
要提升属性测量系统的检验效果,优制咨询建议从精益咨询活动中,以下5各方面进行完善:
1. 明确检验对象
检验对象告诉检验员应该检验什么,如产品的外观、标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产品的色值等。
2. 明确检验对象应满足的标准和要求
对象应满足的标准和要求指的是被检验对象合格的判断标准,判断标准的明确性极大影响检验效果,而检验标准的明确性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升:1)判断标准的描述用清晰准确并能避免含糊和歧义;2)通过制作和收集不良的样品和照片让判断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判断标准。
3. 确定检验时机
检验时机指的是何时进行检查,时机的制定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固定时间,如生产过程中每隔一个小时或者没生产100个产品检验一次;二是明确特定条件,如生产停止后重现开机时,更换物料时等。
4. 确定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指的是检验值进行检验时所有的手段,可以通过五感法目视、耳听、手摸、鼻嗅和味尝。
5. 确定异常处理流程和要求
差异处理流程指的是当检验项目不满足标准是检验员应遵循的程序,一般的程序为停止、隔离、汇报。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