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益车间生产管理的活动中,质量管理一直是管理重点。接下来,优制带大家来聊聊关于:精益车间质量管理中的策略系统分析。
首先,精益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测量的重要性:
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是通过测量的数据判断的,工序是否需要调整,也是通过测量的数据进行判断的。
如果测量不准确、不可靠,对外有可能造成不良品,并留到客户端,从而造成客户的不满和投诉;对内有可能对工序的状态产生误判,失去了调整改善的时机或者做出了过度的调整。因此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当工序产生了不良,通过可靠的测量系统,能够有效的识别出来,就能避免不良的流出。
其次,精益车间对测量和测量系统的定义:
测量的定义:
“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数值),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
测量系统的定义:
测量系统是一个流程,流程的输入包括所有和测量相关的因素:量具、人员、材料、测量方法、环境;流程的输出为产品的测量值。
测量系统的类别有两种: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
-计量型测量系统:
测量结果为连续型数据,如长度的测量,重量的测量。这一类的测量系统需要用到量具。
-计数型测量系统:
测量结果为离散型数据(通常为合格/不合格,通过/不通过等),如产品表面刮痕的测量。这一类的测量系统以人的判断为主或者借用简单的量具如通止规。
第三,精益车间的测量系统误差及其影响:
无论是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都存在误差,这种测量误差的存在对生产和客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计量型测量系统的误差及其影响:
计量型测量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误差:同一个测量人员用同一个量具多次重复测量同一个产品特性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重复性变差;不同的测量人员用同一个量具量同一个产品特性得到的测量结果可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在线性变差;这种测量误差的存在使得精益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以下两类风险:
1.把合格产品误判成不良品的风险:产品的真实情况是合格的,但是测量结果超出了规格限,使得其被误判成不良品,造成成本浪费。
2.把不良品误判成合格产品的风险:产品的真实情况是不合格的,但是测量结果在规格限内,使得其被误判成合格品而流出到客户那里,造成客户投诉。
计量型测量系统误差产生的两类风险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误差及其影响:
计数型测量系统主要是靠检验员主观或借用简单的量具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进行判断,判断结果通常为合格/不合格、通过/不通过等。计数型测量系统的误差主要体现在不一致上,也就是当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一致和与标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检验员自身不一致:同一个检验员测量同一个产品特征,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不一致;
2.每个检验员与标准不一致:同一个检验员测量同一个产品特征,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一致但是与标准相比却不一致;
3.检验员之间不一致:多个检验员测量同一个产品特征,测量的结果不一致;
4.所有检验员与标准不一致:对于同一个产品特性,不同检验员的测量的结果一致但是与标准相比却不一致。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误差带来的风险和计量型测量系统一样也有两类:即把合格产品误判成不良品的风险和把不良品误判成合格产品的风险。
当测量系统的误差非常大时,外部客户投诉不断,精益车间的内部成本增加,所以非常有必要对测量系统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改善,主要的方法就是: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Gage R&R)和认同一致性分析,精益车间在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改进后,还需要制定针对测量系统的定期评估的流程和方法;制定针对检验新员工和现有全员定期的检验能力培训与认证机制以及交叉岗多能工培养。
版权声明:本文为优制咨询精益咨询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